审计报告应避免多余且干扰信息 |
来源:安徽金惟信华 发布日期:2020-06-19 人气:1091 |
审计报告不是工作底稿的简单堆砌,即使有那种底稿式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不是为了显示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即使你写的再多,阅读者也不一定领情,还可能觉得你做的很多是无用功。不少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出于多种考虑,例如为了阅读者了解背景,会加入与审计发现问题定性或审计评价无关的信息,但是这只能起到干扰作用,不能支持审计结论,甚至会得出另外的结论。 多余信息可能会让阅读者有新的遐想。审计报告中的多余信息可能会引导阅读者朝着另外的方向思考,阅读者可能还会觉得审计人员对问题的定性不准确,或者觉得审计人员对问题没有查深查透,甚至会觉得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不合适的“协商”。 多余信息反映审计人员逻辑较为混乱。如果审计人员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就知道哪些审计信息或证据能够支撑和推导出审计结论。审计报告中的多余信息可能会让不同的阅读者得出不同的判断,那就说明逻辑链条存在几种可能:一是逻辑链条因为信息干扰而断裂,二是逻辑链条无法闭合,三是逻辑链条相互交织而没有最终出口。 多余信息反映审员检查方向可能偏差。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检查前要根据审计资料开展审前分析确定审计策略、思路、方向和重点。在实施审计检查时,审计人员还要根据现场或进一步获取的信息来再次确定审计方向。审计报告的多余信息可能来自审计检查中因为方向不准确而获得多余的信息。 多余信息反映审计报告未经认真复核。很多审计部门对审计报告都采取了三级复核机制,也就是经过三个层级审计人员的复核。如果对审计报告有更高的要求,复核人员会提出哪些多余信息需要剔除,哪些信息还需要补充,审计结论是否与审计证据相一致,等等。审计报告需要反复打磨,而多级复核机制就是为了让审计报告打磨得更加贴近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 多余信息反映审计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审计报告上的多余信息也是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收集、整理和分析获得的,必定会投入一定时间和人力。如果审计人员在审前和审中能够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就会尽可能减少审计资源的浪费。而且,在撰写审计报告中,多余的信息也会让复核和审核人员花费不必要的精力来判断。加强审计项目的过程管控,提升审计资源的配置效率。 减少审计报告中的多余信息,尤其是干扰信息,这是对审计报告撰写提出的较高要求。一般来说,只要审计报告整体上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合规、内控、风险管理、基本经营情况等信息就行了。但是如果遇到较真的阅读者,尤其是上层领导,那些审计报告中的多余、干扰信息就可能会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多“麻烦”。 找线索、查问题是审计人员最擅长的,但是能把审计报告写好,是审计人员不得不具备的能力。审计部门除了要进行审计检查技能的培训,还要进行审计报告撰写技能的培训。当然,审计报告的撰写能力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审计报告撰写技能的培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已完成的审计报告进行解构化地分析,从中让审计人员明白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是“致命”的逻辑错误,等等。 安徽金惟信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各类企业提供财务审计、高企专审、资产评估、税务鉴证等专业资格的财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