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十八变”... |
来源:安徽金惟信华 发布日期:2020-06-22 人气:1000 |
内部审计在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无论是外力的推动,还是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内部审计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中国有句老话:“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从各个角度看,内部审计也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且变得越来越适应经济的发展,在吸收不同的营养成分中演化得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变化永远是对的,但是一定时代需要内部审计做出变化。看一看我们的审计部门,经过五年、十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还需要做出哪些转变?在不断地实践中,实现内部审计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 1.审计立项从“重要风险评估+专家经验”向“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专家判断”转变。只有依托于科学数据分析的专家判断才是客观的。专家经验的保质期可能会越来越短。 2.审计时段从事后审计向事中控制、事前预防审计转变。目前,大部分审计业务仍然停留在事后监督的局面。 3.审计定位从“问题发现型”向“问题解决型”转变。审计人员要在不违反客观、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上帮助组织解决问题,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要发现更深层次、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找对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4.审计人员从传统单一技能型向兼具数据分析能力、全能型转变。未来的审计人员是具备多种技能的“特种兵”,而不是只会完成单一任务的单一兵种。 5.审计地点从现场审计向“远程+现场”审计转变。越来越多的审计部门具备丰富和成功的远程、非现场审计经验。 6.审计时点从阶段性审计向持续审计转变。基于审计信息系统可以嵌入业务系统,从而能实现持续性审计。 7.审计抽样从样本审计向“全量”审计转变。大数据审计可以实现“全量”审计。 8.审计导向上从“单条业务线风险导向”审计向“多维全面识别风险导向”审计转变。风险导向审计已经被审计人员接受并实践,今后更需要关注不同业务风险的相互影响。 9.审计结果运用上从“围绕具体问题整改”向“促进完善制度流程与执行”的转变。只有促进制度流程的完善和有效执行,才能防止动态问题的发生。 10.审计制度上从规范审计作业到明确审计权力和责任的转变。审计制度不仅要指导和规范审计人员作业,还要为审计人员提供业务开展的制度保障。 11.审计覆盖上从重要风险、重点资源审计覆盖向多维审计全覆盖转变。审计全覆盖一方面要逐步实现“物理”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发现审计盲区。 12.问题整改上从以注重整改率向持续追踪转变。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应该受到持续的监督,应该把孤立的问题联系到线和面上。 13.信息技术应用上从线上操作、程序分析向云计算、自动化、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转变。审计部门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应该在技术和业务之间形成循环推动的机制。 14.审计培训上从单向灌输式培训向双向、互动式培训转变。审计培训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审计人员灌入部分知识,而是培养审计人员的能力。 15.审计质量上从事后质量评价向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转变。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审计质量的全面管控提供了物质条件。 16.审计种类上从财务审计、业务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等全方位地转变。内部审计正在逐步渗透到组织经营的方方面面,从微观管理到中观、宏观管理。 17.审计报告上从制式化格式向“定制化”样式转变。审计报告的汇报对象不同,汇报事项不同,审计报告的格式就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 18.对外关系上从委托监督关系向合作咨询关系转变。我们不是要抛开内部审计最基本的监督职能,而是要适当考虑与委托方和被监督方的合作关系。 应该说,内部审计的变化远不止上面的18种变化,而且上述的18种变化肯定还有更合适的描述,但无论怎样,审计部门应该定期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梳理,看一看哪些发展路径的方向与趋势是一致的,哪些发展路径还需要调整。我们不怕发展得稍微慢一点,而应该担心发展方向出现偏差,还应该关注发展路径出现逻辑混乱。 安徽金惟信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各类企业提供财务审计、高企专审、资产评估、税务鉴证等专业资格的财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