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型公司中会计面临的最大挑战 |
来源:安徽金惟信华 发布日期:2020-10-14 人气:1095 |
曾经有那么几年,会计界有一个很热门的研究课题:人力资源会计。大家到知网上搜索的时候,还可以找到很多著作、论文。不过,这东西只停留在教授们的著作和论文上,后来就悄没声息了。大家要知道,很多人的研究论文,是饭碗研究,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一些人评上更高级的职称,而不是要真地做出什么贡献。 有个笑话:某某学术刊物发表的文章,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作者自己,另一个是编辑。 言归正传,当前会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会计无法应对整个社会创造财富方式的巨大变化。 在农业社会时代,人依附在土地上面,最值钱的资产是土地,土豪和财主们比富,都是说自己良田有多少多少亩。这个时候,会计(其实是管家)只要按照地契记录有多少亩土地就可以了,然后就是定期收租。 在工业社会时代,人依附在工厂里面,最值钱的资产是厂房机器和设备,富豪们比富,比的是产能规模。这个时候,会计最重要的是记录厂房机器设备这些固定资产,然后机器轰鸣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产品。 最近若干年,新经济、信息经济等,一堆新名词,我个人认为最概括的名词就是知识经济——用知识创造财富的经济。新经济就是运用新的知识或者在新的方式下运用知识创造财富;信息经济就是用信息知识创造财富…… 知识经济时代,与前面的两个时代不一样,前面的两个时代是人被动的依附在土地或厂房机器设备上,知识经济时代人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其作用超过了土地或厂房机器设备。富豪们比富,比的将不再是土地、厂房机器设备,而是有多少个院士、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这个时候,会计需要记录人才这一最重要的资产。但是,很遗憾,会计无法解决这一个问题。 研发投入、股权激励的会计问题,究竟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说到底,就是如何计量人才这一最重要的资产问题。研发投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给人才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全部是给公司认为的重要人才的奖励并成为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在这个世界上,人才到底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并没有标准,即使会计准则写得再详细也没用。A院士资本化,那B院士是不是也资本化?A院士资本化的金额是400万元,那么B院士也是400万元吗?可A院士是航天工程,B院士是生物医学,怎么比?为什么给C的股权激励资本化,给D的就要费用化?股权激励是全部资本化还是按照某一比例资本化,这个比例怎么确定…… 有一句很俗气的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套用到会计上来:会计不是万能的,没有会计是万万不能的。既然会计不是万能的,就没必要让会计来解决所有问题。会计没办法计量人才,就承认自己的无能好了,因此,也就无需讨论人才的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问题。 其实,从公司价值的角度来说(我们一直是以未来现金的折现作为公司价值来讨论的),如果不考虑税费的影响,费用化和资本化对公司的现金流不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会计的处理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从一个更长的周期,比如10年、15年或者20年的时间来看,所有的资本化资产都将费用化——在长期中,所有资产都将费用化,只是费用化的时间节点不同而已。 我个人认为,知识经济型公司需要提供有关人才的更加详细的信息披露,来解决会计无法记录和计量的缺陷,比如,期初和期末的人才的学历、海外留学人才、荣誉称号、专长、平均工资、平均年龄、前10名人才的工资总额和平均年龄;本期的人才引进、人才离职、人才退休;人才的合同年限和同业竞争禁止情况;上述信息跟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比较;等等。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在比较价值的时候,主要就是比较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就跟农业时代比土地、工业时代比产能一样。以后,大佬们在各大场合吹牛,就说我现在有1000个高质量博士,我还准备增加1500个高质量博士。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物医药、半导体、文化创意等知识经济型公司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公司账上有多少固定资产和现在有多少利润,而是要看有多少现有高质量人才以及吸引潜在高质量人才的能力(企业机制、文化、氛围等等)。如果说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人创造的财富占20%比例,那么,在知识经济型公司中,人创造的财富可能占80%的比例,甚至更高。 比如,看药明康德,就要看每年人才的变化,包括数量、质量、趋势等等。 我期待,这些公司在未来能有更详细的人才信息披露,也希望交易所能发布关于知识经济型公司人才信息披露的详细指引。 安徽金惟信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各类企业提供财务审计、高企专审、资产评估、税务鉴证等专业资格的财税服务。 |